首页> 详情

数亿元古董文物巨大的经济价值从何而来?

2014-06-27 10:05:46 | 浏览:10698次 | 编辑: 加载失败
分享到: 

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超越美国成为成交额第一大国,2012年市场开始疲软、调整,但精品还是屡屡出现。以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中嘉为代表的拍卖行,成交额令人惊喜。从李可染1964年所作的《万山红遍》、过云楼藏古籍、八大山人山水卷、齐白石《松柏高立图》到元青花亿元大罐、北宋汝窑葵花洗……早已突破亿元大关。很难想象一个除去艺术价值外不能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元青花拥有数亿的市场价格。古董文物巨大的经济价值从何而来,究竟因何而在现代社会具有收藏意义?

  一、不可再生

  笔者收藏的一个秦权,就是一个例子。43个铭文说明其是秦二世年代作为标准计量工具的,这也是后世秤砣的前身。国内已知的出土个数不超过10件。而历代君、王、将、相的官印,不仅可以证明很多古墓的来源,更是文献资料都不能替代的历史实证。同时,这些青铜器、高古玉器、陶器由于加工工艺、篆刻方式的失传,现代很难完全仿制。

  虽然清三代有很多造办处奉命仿制历朝历代的瓷器、铜器、玉器,但以现代工艺和技师的水平这些造办处的仿品水平也是无法触及的。

  二、传承有序

  一幅唐代字画,也许从宋代到清代会有各朝帝王、大臣、名流的私藏、提款,让一件相对单纯的文物(古董),变成承载上千年历史更替的见证。近代无论晚清的流失海外、民国的迁往台湾、还是文革后的重见天日,也都是历史过程的见证。

  三、可参照性

  古董交易不是单纯的买卖,每次交易都是以近期该类别藏品交易参考价格为基础的。08年金融危机,现当代书画、油画、雕塑价格跳水70%以上的情况下。瓷杂、家具、造像、明清玉器还有一定的涨幅,只是后续1-2年出品方提交拍卖的总量减少、成交活跃度降低,价格波动相对很小。而2010年所有藏品交易重新活跃后,交易价格的基础仍旧以原来的交易价格为基础参照,并有大幅跳升。

  四、长期看涨

  美国有项投资理财的调查,从1980年到2005年,基金、股票、房产、古董(含艺术品),25年累计年均收益的第一名是古董,年均13%。而基金、股票、房产的平均收益无一能够达到这个水平

  五、投资品种

  国内除了基金、股票、房产,并没有更多的有效并且可以承载大资金量方便交易的投资品种。这里指相对大众化的投资产品。(什么股权、期货、商品不在这个范畴),所以07年中国二级市场(拍卖)成交额不过400亿人民币上下,到2010年这个数字已经接近700亿,还是资金过剩推动的收藏品价格上涨。

  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对于收藏品交易受文保法限制,比如青铜器、高古陶瓷、玉器、还有受拍卖法拍卖公司级别的限制。很多藏品门类并没有官方允许的交易途径。价格并非想象中那么高,比如前面说的秦权,历史价值、收藏价值、还有铭文字数都是少有的藏品级别。但是市场价格不过5/6十万人民币。

  环球收藏网认为,物依稀为贵。现在有的文物技术失传了,文物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底蕴。真正没有任何意义的是银行里的数字和手中的纸钞。古董是实打实的稀缺资源,同黄金,石油,等一样,是一个国家财富储备的一部分。清政府当年都能用皇宫旧藏来抵押给外资银行贷款维持运作,何况是当今社会? 但市场上不乏炒作的人群,只能提醒投资者人不要盲目投资就好。

上一篇: 收藏家寿命为何比常人高?

下一篇: 数亿元古董文物巨大的经济价值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