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明朝瓷器出口已有“定制生产” 郑和船队换购海外金锭

2015-06-01 10:02:01 | 浏览:4833次
分享到: 
       “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是贸易的往来……”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馆长周天游说,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与广东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赍币往赉 输货转贮—海上丝绸之路精品展”,不仅仅展示郑和下西洋带回奇珍异宝的“来”,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明朝对外贸易的“去”,更通过这些珍稀展品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和贸易往来带来的深刻影响。

    一枚五十两重的金锭,刻有“永樂十七年四月 日西洋等處買到八成色金壹錠五十兩重”字样,写明了它的来历——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从海外购买金料,回国后制成金锭,但不在市面上流通,仅仅用来赏赐臣下。分封在湖北的梁庄王朱瞻垍(ji)大婚,这枚金锭被皇帝赏赐给他,并于本世纪初经过考古发掘重见天日。

    另据《明英宗实录》记载:“天顺二年司礼监太监福安奏:‘永乐、宣德间……屡下西洋收买黄金、珍珠、宝石诸物,今停止三十余年,府藏虚竭。’”也印证了这些金器的来源。

    周天游说,这块金锭和相关记载说明了当时明朝对西洋黄金的极度“渴求”。

    如果说郑和下西洋买黄金铸造的金锭是从海上而“来”的物品的代表。来自“南澳一号”明万历青花瓷精品,在马来西亚发现的“万历号”克拉克瓷,还有被欧洲称为“中国白”的德化白瓷精品,见证了明朝中国的瓷器等大宗物资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去”往南亚、西亚和欧洲的盛况。而且有不少瓷器明显带有伊斯兰文化的花纹和形制,显示出当年的瓷器出口已经有了“定制生产”的特点。

    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馆长周天游说,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极为深远,但国内许多展览往往停留在文化层面,曲江艺术博物馆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引发人们对丝绸之路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深刻思考。

    在一个同时期明朝和欧洲的海图对比中,周天游说,明朝的中国海图很“写意”,看起来像是陆路地图,但同时期欧洲的海图就已经有了比例尺和较为“靠谱”的路线描述。“这说明了很多问题……”

上一篇: 满满一“杯”德国风情 整整一“屋”陶瓷世界

下一篇: 明清瓷器的造型、纹饰特征,明清瓷器鉴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