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陈逸民说瓷-海捞瓷的收藏与鉴赏-五良大甫吴祥瑞款

2015-05-20 11:26:33 | 浏览:5612次
分享到: 

在探索海捞出水的日本式瓷器前,完全应该对日本陶瓷艺人五良大甫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在相当多的日本式瓷器中都为出现底款为“五良大甫吴祥瑞造”的字样,图6-10就是这样一件底款为五良大甫吴祥瑞造的日本式瓷碗。

陈逸民说瓷-海捞瓷的收藏与鉴赏-五良大甫吴祥瑞款 - 西高弟里 - 西高弟里博客


 

五良大甫,原名伊藤五良辅,为日本陶艺家,他于明代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随日本临济宗禅僧人桂悟(字了庵)来我国江西景德镇学习制瓷技术,为适应在中国的制瓷生活,他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即“吴祥瑞”。在中国学瓷期间,他所制作的瓷器在底款上往往署有“五良大甫吴祥瑞造”字样。其制作的瓷器一般有碗、盆、壶和罐等,因瓷器器形规整、胎质细白,器形规整,釉层亮丽,青花亮丽而深受市场的欢迎。当时日本把从中国进口的青花瓷分作“祥瑞”、“染付”和“吴须”三个等级,其中“祥瑞”被誉为第一等的上品,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五良大甫于正德八年返回日本,把在中国景德镇学到的的青花瓷器烧制技术带回了日本。回国后的伊藤五良辅在日本肥前的伊万里设置窑场,史称伊万里窑,这是日本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瓷窑之一。伊万里窑的产品与当时中国景德镇官窑生产的瓷器非常相似,因而在日本获得“祥瑞”或“祥瑞手”的称誉。因为伊万里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因制作精良,因而大多供日本天皇和皇室使用。

明末,中国战乱频繁,动乱的社会环境对陶瓷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日本陶瓷却在此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的产品往往能替代中国陶瓷而远销东南亚甚至欧洲。当然中国陶瓷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不愿自甘落后,一些仿制日本“祥瑞”瓷器的产品也就应运而生了。因此,相当一部分的“祥瑞”瓷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产品,这不仅在出水的海捞瓷中可以发现底款为“五良大甫吴祥瑞造”的瓷器,上面带有明显的清初瓷器“酱口”的特征(参见图6-11、图6-12),而在日本更有祥瑞瓷上明确记载了明末崇祯的年号。在日本滴翠美术馆,就藏有一件青花人物筒瓶,上面有“崇祯八年”的款铭,这是一件公认的“祥瑞”瓷,它的制作风格和图案装饰与我国景德镇民窑中署有“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的器物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出水的海捞日本式瓷器,应该都是明末清初的产品。

上一篇: 日本瓷器底款特征是什么样的

下一篇: 日本开发出反复蓄热新陶瓷 有望用于太阳能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