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岭土史考——兼论瓷石、高岭与景德镇十至十九世纪的制瓷业(四)
第四章 高岭土于元代引进瓷胎
第一节 高岭土引进瓷胎的根据
上章征引的周仁等先生的论文,在谈到景德镇唐宋时代的制胎原料时如果还有推测之词的话,那么在说到元代瓷始,则比较肯定地指出已经使用了瓷石加高岭的二元配方法。其根据也一如既往——即认为元代瓷胎化学组分中三氧化二铝含量比唐宋时代增高,二氧化硅的含量则相对减少。
但我们对照其文中的数据与测试标本,发现“Yl”(定名为元釉里红玉壶春瓶残器)与[日]矢部良明在《元3染付》一书中所介绍的明初釉里红玉.壶春瓶一致。矢部对这类瓷器的断代,和我国古瓷学者的看法一致,在当前是没有疑义的。而“Y2”(所谓“元青花大瓶残器”)的造型与花纹,没有元代特征,其型制为明嘉靖、万历之 际的典型产品。可见周仁等先生关于元代制胎原料的结论,来源于对明代瓷器的测试, 这就难以使人接受了。
鉴于此,我们曾在1977年从湖田窑元代地层中选择了印有“枢府”铭纹的卵白瓷残器与典型的元代青花瓷器残片,提请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试,其瓷胎的化学组分如下:(略)
1.标本1、2、3为景德镇陶研所测试,样品为笔者提供; 4、5、6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测试,其中标本4、5为笔者提供,6则为北京元大都考古队提供。引自《硅酸盐》1978年第六卷第四期22页
2.表中3、4、5、6均为大件元青花(即伊朗、土耳其型)残器。
从这些数据来看,其三氧化二铝含量在20%以上,氧化钠也在1.52—2.76%,该类氧化物均普遍高于该地元以前的瓷胎,显然其产品比以往的优异,所用原料也更好了。
但当时的工匠们是如何获得这种制胎原料的呢?我们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过考虑:
1.是否找到了优于唐宋时代的瓷石矿?
就我们检阅景德镇陶研所等单位历年来对境内和附近地区所产之瓷石所作的数千个测试数据来看:其化学组分中氧化铝和氧化钠都高的瓷石十分罕见,与元代瓷胎的化学组分相近的则未见一例,可知元代瓷胎不是采用单一的瓷石类型的原料制作。
2.是否通过某种加工方法改变了旧有原料的化学组分?
从景德镇精制原料的经验来看,对瓷石进行多次淘洗可以使铝氧富集。尽管这种方法十分麻烦又会浪费大量原料,没有工业价值,但它毕竟还是能够提高铝氧的含量。但随着这类氧化物含量的提高,原料中的钾钠氧化物(尤其是Na 20)又会因多次淘洗而流失,因而经过多级水选后获得的瓷土(“石泥”),是一种铝氧高、氧化钠低(含量
约在1.3%以下)的原料,和元代瓷胎的化学组分亦不相同。且古瓷石矿区又不见淘洗
瓷土而抛弃的尾砂堆积。因此可以认为元人使用的制胎原料不是通过对旧有的瓷石进行多次淘洗加工而获得的。
元代的瓷胎既然不是瓷石一种原料制作,那胎中较高的A1203必由引进新的原料获得,而在景德镇地区含铝量较高、质地纯净的粘土,仅有高岭土。如作模拟实验,只要将25%的高岭土加上75%的下层瓷石,便能配成和元代瓷胎的化学组分相近的原料。据,我们认为高岭土在元代已经引入瓷胎,明清时代使用的瓷石加高岭土的所谓二元配方制胎法亦始创于元代。
不过在这里还需说明的是,周仁等先生《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0年1期)、《景德镇历代瓷器胎、釉和烧制工艺的研究》(《硅酸盐》196o年第四卷第二期)等文,对景德镇陶瓷史的研究还是有益的,其测试标本和结论绝大多数是可以信赖的。象这一章提出的“元代标本”的年代问题,只不过是白璧微瑕而已.
第二节 高龄土引进瓷胎的意义
元代陶工在制备瓷胎时于瓷石中加入高岭土有如下的意义:
1.扩大了瓷石的使用面:就景德镇一带的瓷石矿来说,风化程度较大的表层瓷石总是不丰厚的,中、下层瓷石,尤其是下层瓷石占整个瓷石蕴藏量的绝大部分。上层瓷石虽可单独制瓷,但开采量有限,而深处的瓷石烧结温度较低,烧成时极易瘫塌变形,
乃至无法单独成瓷。高岭土引进瓷胎之后,提高了瓷胎的耐火度,使过去无法利用的蕴藏量巨大的中下层瓷石得以使用。
2.减少制品变形:高岭土由于含A1203约35%,掺进瓷石制胎,能提高瓷胎中的铝氧,使制品的烧成范围增宽,减少变形,从而提高了成品率。所以从元代开始,景德
镇陶工无论使用上层或下层瓷石制胎均需加入部分高岭土。
3.降低了瓷器的成本:瓷石为石质原料,采掘困难且需经长时间的粉碎才能使用;而高岭土为土质原料,仅需淘洗即可使用。随着土质原料的引进,瓷器的成本必然降低。
4.改善了瓷器的物理性能:在瓷石中掺以高岭土制胎,使瓷胎中的玻璃相减少,莫来石增加,瓷器的热稳定性也随之提高。景德镇瓷器从此开始己由低火度的软质瓷(烧成温度约1150。C土 20℃)逐渐变成高火度的硬质瓷。
如果说适宜于制造瓷器的单一的瓷石(上层瓷石)在南宋后期濒临枯竭,曾经使景德镇窑业发生过巨大危机的话,那么到元代由于高岭土的引进,则使这个行业转危为安而再度繁荣了。因此,高岭土的使用是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标志。不过
元代陶工掺进瓷石用以制胎的这类所谓“高岭土”,在当时不一定叫高岭,也不一定来源于高岭山。
上一篇:
高岭土史考——兼论瓷石、高岭与景德镇十至十九世纪的制瓷业(三)
下一篇:
高岭土史考——兼论瓷石、高岭与景德镇十至十九世纪的制瓷业(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