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晋晓童

2016-04-15 11:13:16 | 浏览:31922次
分享到: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晋晓瞳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晓瞳,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导师,北京服装学院硕士生导师香港国际陶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晋家钧窑总工艺师,晋佩章钧瓷艺术研究会执行会长,晋佩章钧瓷艺术馆馆长。生于钧瓷世家,其父已故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钧瓷泰斗晋佩章。
 


 



  1963年生于神垕镇,1977年随父晋佩章学习钧瓷烧制技艺,1980年进入禹县钧瓷美术厂工作,1984年参加河南省陶瓷造型设计培训班,后进入原禹县钧瓷二厂实验室,从事钧瓷造型与雕刻工作。1988年随父亲创办“刘山窑艺实验室”,研究宋代钧瓷工艺及北方青瓷工艺。

  晋晓瞳入行师从文付章学钧窑烧成,又师从徐国祯、温大木、邢国政、温国立转入造型设计领域,进而呈其父晋佩章衣钵在钧釉工艺领域出类拔萃,最终成为少数在实践生产、理论研究的成就卓然的钧瓷大家。其作品以瓶、尊、洗、鼎等传统器皿造型为主,烧成偏爱柴烧工艺,他认为钧窑以柴烧成是传统烧制中较有优点的。从而也造就了他的釉色不同于其父的风格,以“流动的线体结构”组成的釉彩画面,雄浑壮丽、美妙多姿、内涵深厚。

创作之余,更致力于陶瓷艺术的文化积累与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出版《话说钧窑》、《中国钧窑探源》《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作品选》等多部钧瓷专著,共完成50多万字的研究记录。

 


学习经历:
1976年初由父亲晋佩章先生引导传授,开始学习炉钧烧制技艺。
1979年毕业于神垕陶瓷职业高中。
1980年进入钧瓷一厂,拜文付章先生为师,学习钧窑煤窑烧成技术。
1985年春参加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在神后镇陶瓷职业中学开办的陶瓷造型设计培训班。
1985年10月钧瓷二厂造型设计组,追随业内名师温大木先生学习钧瓷雕塑技艺,追随业内名师邢国政、温国立诸位老师学习钧瓷造型制作技艺。
1987年10月,离开禹州市钧瓷二厂,神后镇刘山窑艺实验室任设计师。由此追随父亲晋佩章先生开始长达十八年的钧瓷工艺研究与设计实践历程。
2010年6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国家级培训项目:禹州钧瓷创作高级培训班结业。


艺术简历:

2001年创办个人钧瓷工作室
2003年6月,致力多年的炉钧花釉试制成功,投入批量试验。
2003年3月在神后镇创办晋家钧窑。
2004年6月晋晓瞳开始致力于钧瓷柴烧工艺研究至今。
2004年12月钧瓷柴烧工艺宣告成功,恢复了失传700余年的传统工艺。
2004年7月晋晓瞳被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授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的荣誉称号。同年与父亲晋佩章先生合著的《话说钧窑》一书入选新翰林书系,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
2006年晋晓瞳被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
2006年晋晓瞳钧瓷作品“福美瓶”获河南省杰出手工艺奖章。
2006年9月晋晓瞳《中国钧瓷探源》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6年晋晓瞳获河南工业联合会,河南陶玻协会授予“河南省陶瓷文化传播贡献奖”。
2007年晋晓瞳荣获河南省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并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同年,当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
2008年晋晓瞳设计制作的《牵牛花瓶》荣获香港国际陶瓷大赛金奖,并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
2008年被河南省发改委授予:2008年度河南省陶瓷艺术突出贡献奖。同年9月当选为香港国际陶瓷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暨香港国际陶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2009年,晋晓瞳被河南省发改委授予:河南省最佳设计师的荣誉称号。
2010年4月晋晓瞳筹资创建当代钧瓷艺术陈列馆,现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竣工。
2010年8月应邀赴台湾,参加“中国钧瓷台湾行”文化交流。
2010年9月19日晋晓瞳应邀赴香港参加中华文化城举办当代“中国钧瓷(香港)国际文化艺术展”.
2010年10月晋晓瞳的钧瓷作品荷花尊荣获该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大展银奖。
2010年11月,晋晓瞳钧瓷作品入藏故宫博物院,陈丽华副院长、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耿宝昌先生出席了景仁宫举行的晋晓瞳钧瓷作品捐赠仪式,并颁发了捐赠证书。
2010年12月晋晓瞳的钧瓷作品《兽耳玄纹瓶》荣获中国首届陶瓷艺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大赛银奖。同年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2]
职业资历:
高级工艺美术师
河南省杰出手工艺奖章获得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首个在欧洲、在巴黎开办个人作品展的钧瓷艺术家


展 出:

1996.香港文化会展中心--- 当代钧瓷珍品展
2003.北京民族文化宫----全国工艺美术珍品展
2006.郑州河南省博物院---中原陶瓷名家精品展
2007.11"正和北宋官瓷"华夏中原古陶瓷文化交流暨当代陶瓷名家作品展
2007.6北京中艺东方艺术馆----"第三届全国八大名窑陶瓷教授、大师精品展"
2008.10北京民族文化宫---“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
2009.1.2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大展
2008.9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中国陶瓷艺术作品展”
2008--2014.禹州----第一届--第七届钧瓷文化节钧瓷创新作品展
2009--2014.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历年11月的十大名窑作品
2009.6文化部恭王府---晋家钧瓷作品展[3]
2009.10杭州西湖艺术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
2010年6月.台北市中正纪念堂---“世纪瑰宝——禹州当代钧瓷精品展”
2011.9韩国京畿道京畿陶瓷博物馆---韩中陶瓷艺术交流展
2011.京畿道世界陶瓷双年展特别企划展暨‘韩中陶瓷艺术交流展”
2011禹州中国钧瓷博物馆---中国历史名瓷恢复成就展
2012.2012.5郑州河南珍宝馆---共和国钧瓷二十人展
2012.郑州河南省美术馆---中韩陶瓷艺术交流展
2013.5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梦幻的家园——晋晓瞳个人钧瓷艺术作品展[4]
2013.11郑州河南陶瓷馆---豫台情两岸陶瓷艺术交流展
2013.郑州河南省工艺美校展览馆---河南省首届陶瓷艺术大展
2014.12郑州河南省工艺美校展览馆---河南省第二届陶瓷艺术大展


重要收藏:

2009年4月,由晋晓瞳创作的两件钧瓷作品:《龙耳大花瓶》被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收藏。[3]
2009年11月,由晋晓瞳设计的钧瓷作品:《天球瓶》荣获2009年,“河南之星”陶瓷艺术类银奖,
2009年12月,由晋晓瞳创作的钧瓷作品:《吉祥瓶》、《春韵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2009年10月,晋家作为钧窑的代表厂家参与2009年中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荣获“国际优秀奖”。[5]
2010年1月禹州市刘山窑艺实验室生产的《太平尊》被宋庆龄基金会指定赴台访问礼品。
2010年1月,晋晓瞳创作的钧瓷作品:《窑变观音瓶》被中国红十字总会收藏。
2010年1月,晋晓瞳创作的钧瓷作品:《益寿瓶》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收藏。
2010年1月,晋晓瞳的钧瓷作品:龙柄花浇瓶,被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收藏。
2010年3月,晋晓瞳先生的柴烧钧瓷作品:《观音瓶》,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永久收藏。
2014年5月,由晋晓瞳创作的柴烧钧瓷作品《神州宝鼎》、《莱菔尊》,被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收藏。


 

精研钧釉

  晋晓瞳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钧瓷艺术名家,同他在钧釉研制上不断的努力开拓有很大关系。晋晓瞳先生的钧瓷作品以五彩斑斓的釉色、蕴润雅致的特色著称于世,是窑变釉彩和陶瓷器型完美结合的产物。走进晋家钧窑陈列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的作品同其它钧瓷窑口在作品风貌上有很大的不同。只见其釉色艳丽多变,浑厚凝重,青如碧草,红若海棠,紫若茄皮,其意境深邃有如火树银花,有如海底探月,有如古道西风,有自然窑变构成的那一幅幅精妙绝伦的美妙图案,常常使人浮想联翩、留连忘返,其造型古朴典雅,更让人思维超越时空把远古和未来联接在一起。从艺30多年来,他始终紧紧抓住钧瓷独特的窑变艺术特征,坚持把现代科技应用到钧瓷制作工艺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钧瓷工艺水平。

  神垕的炉钧工艺起始于神垕卢家第二代艺人卢天恩兄弟。这是一种不同于景德镇炉钧工艺的高温钧瓷烧造工艺,神垕民谚素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工艺难度很大。当年晋老先生从老一代钧瓷艺人继承下来的技术配方相对简陋。经过老先生多年反复试验,获得的炉钧配方比例才趋于稳定。该项技术传递到晋晓瞳手中时,他不满足于现有的技术成就,结合现代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手段,紧紧抓住钧瓷窑变独特的艺术特征,将之发展为一种全新的窑变炉钧花釉工艺,为钧瓷艺术的发展再添新枝。

火艺之魂

  晋家钧窑的展厅有一幅“柴钧至美”的墨宝,这是晋晓瞳先生柴烧实验成功时,一位喜爱钧瓷的朋友赠送的。当晋晓瞳先生告诉大家这些传统韵味浓重的钧瓷作品多是他以柴烧为主的原创作品时,业内人士不由得惊异万分。他介绍说:“晋家钧窑近几年来,一直是柴烧钧瓷为主要研究方向,柴烧钧瓷的窑变艺术效果最为迷人。”他的父亲晋老先生也曾经说过:“烧制钧瓷,最难让人预料的窑变是个很关键的工序。 钧瓷的绝妙之处就在于这种难以让人预知的窑变,正是钧瓷‘入窑一色、出炉万彩’的窑变艺术境界,给人以无穷的艺术享受。这行当可以说是泥土与火焰交织出来的梦。”由于钧瓷自古就有“十窑九不成”和“生在成型死在烧成”之说。虽然期待中的窑变未知丑俊,却又像面对将要诞生下的生命,既让人兴奋期待又使人惴惴不安。为了实现这种梦想,晋晓瞳把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失传700多年钧瓷柴烧工艺上,始终抓住钧瓷窑变艺术独特的艺术特质,把握着柴烧钧瓷艺术脉络的晋晓瞳先生,一次次把柴烧钧瓷推向现代钧瓷艺术的巅峰。

继承和创新

  晋晓瞳作为钧瓷之乡富有影响力的钧瓷艺术家,在30多年的学习与探索实践中,继承并吸取了传统钧瓷文化艺术的精华,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和发展。
谈及钧瓷的文化传统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晋晓瞳先生说:钧瓷的传统文化是钧瓷文化的根和本,钧瓷的发展必须要珍惜和尊重这个本。不断提高产品品质,美化人们的生活,丰富钧瓷的文化内涵,才能使这一千年古老的艺术——钧瓷,展现出新的光彩。晋晓瞳先生长期坚持采用手工制坯工艺制作自己的作品,采用钧瓷柴烧工艺烧造自己的作品,采用新的艺术理念打造自己的作品,将钧瓷窑变艺术鉴赏作为与钧瓷爱好者互动的着眼点,从创作理念和工艺基础上,牢牢把握“窑变艺术是钧瓷艺术之魂”的根本原则,给钧瓷注入新的活力,就显得更加可贵。神奇的钧瓷窑变艺术成就了钧瓷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晋家二代艺人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和研究的积淀,将使这一具有千年历史的艺术瑰宝永放光彩。

  作为晋家钧窑的技艺传承人,晋晓瞳14岁起即追随父亲学习钧瓷小炉烧制技艺,1980年到禹县钧瓷美术厂后,又师从文付章先生从事钧瓷烧制工作。1984年参加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开办的河南省陶瓷造型设计培训班。此后,得恩师徐国帧先生力荐进入禹县钧瓷二厂实验室任设计员,追随邢国政、温大木、温国立等名师,从事钧瓷造型的雕刻与设计工作。1989年冬,随父亲晋佩章创办刘山窑艺研究室,出任造型设计师并任生产工艺员、工艺师等职。1992年至1998年,晋晓瞳先生的作品曾先后在香港、大阪及纽约的博物馆参加展出。2001年起晋晓瞳先生独立运作晋家钧窑,出任总经理,走上钧瓷创作研发与工艺研究工作之路。多年的学习与探索,从摸索起步到发展逐渐成熟,虽然困难、挫折甚至磨难接连不断,但是他靠着永不言弃的执着精神走了过来。正是那种一往无前的执着精神,让晋晓瞳打下了坚实的实践与理论基础,成长为一名技艺卓越、发展全面的钧瓷艺术家。

  作为秉承钧瓷艺术、土生土长的钧瓷传人,为担负起当代钧瓷发展的重任,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古老的钧瓷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晋晓瞳先生的钧瓷作品是窑变釉彩和陶瓷器型完美结合的产物,以五彩斑斓的釉色、蕴润雅致的特色著称于世。晋晓瞳的作品釉层丰厚,在钧瓷窑炉内高温与还原气氛的特殊作用下,具有一定流动性的丰厚釉层在陶瓷器物的表面熔融流动,窑变成各式各样的纹路。这种纹路与钧釉釉色在还原气氛中生成各种交相辉映的美妙色彩,所形成的一幅幅变幻万千、浑然天成的神异画面,犹如鬼斧神工,令人拍案称奇、叹为观止。

上一篇: 陶瓷艺术家——刘志钧

下一篇: 高级工艺美术师苗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