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焦作有名拳、名山、名寺、名人、名药。除了这些闪亮的城市名片外,助力全域旅游发展,还有哪些宝贝值得深入挖掘?在和文物古迹打了多年交道的张新顺看来,借助文旅融合的东风,为焦作全域旅游增添新元素,打造古陶瓷文化旅游大有可为。
陶瓷,泥与火淬炼的传奇。山阳大地,不乏这样的传奇。
“时惟当阳工巧,世利兹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万余户。虽有智者,无以过也,述之而已;虽有能者,无以逾也,继之而已。”从宋崇宁四年(1105年)《当阳峪窑神碑》的这段碑文,当年当阳峪窑窑工巧匠济济、窑火烈烈、制瓷业繁荣景象可窥一斑。
焦作陶瓷业蓬勃发展,北部山区天然的林业资源,丰富的粘土、瓷土、煤炭资源以及充足的水资源为其提供了优越条件。除了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更离不开焦作制瓷匠人数千年来不断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
“焦作历史悠久,古陶瓷文化独具特色,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两汉与唐宋时期是焦作陶瓷业发展的高峰期,在山阳城址附近的汉代墓葬出土的大批陶器、陶塑等珍贵文物就是有力证据。焦作地区以当阳峪窑为代表的窑口从唐代开始广泛学习全国各地窑口技术之所长,到宋金时期发展成为磁州窑系中最有特色和创新能力的窑口,是宋代窑口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特别精细的窑场。当阳峪窑还是北宋时期烧制宋三彩和红绿彩最早的产地,为明清时期的斗彩、粉彩等彩瓷烧制打下了基础。当阳峪窑烧制的绞胎瓷更开创了中国陶瓷胎变装饰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享有‘瓷中君子’美誉。2006年,当阳峪瓷窑遗址被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焦作共发现古瓷窑遗址50余处,分布在我市多条河流两岸及附近。”在市文物勘探队从事文物普查、勘探、发掘工作20多年的张新顺对焦作陶瓷业的“前世今生”再熟悉不过,如数家珍。
尽管成就卓然,但目前我市这些古瓷窑遗址仍只是安静地“躺”在地上的文物,没有真正“活”起来。怎样充分发挥其价值,这是张新顺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随着全域旅游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张新顺的心中逐渐有了答案。
“古陶瓷文化旅游因受地域瓷源稀缺性、文化内涵独特性和旅游品牌资源性等条件所限,在全国尚未开通,仅部分地区对著名窑口恢复了仿制工艺。焦作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处于洛阳、郑州、开封、安阳四大古都中心地带,拥有天然的制瓷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焦作古陶瓷文化旅游,将为焦作全域旅游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张新顺说。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发展古陶瓷文化旅游,自然要在“活”字上下功夫。
怎样让游客穿越千年,触摸生动的历史,感受焦作古陶瓷文化的滋养?张新顺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是建设古陶瓷文化旅游综合园区,打造全国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对此,张新顺解释说:“我市通过统筹安排,由文物部门对全市古瓷窑遗址进行科学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确定每个窑口的具体分布情况和文化内涵,然后邀请国内古陶瓷专家、旅游规划设计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根据各个窑口不同的文化特征和自然景观,建设不同的古陶瓷文化园区。比如,建设当阳峪古陶瓷小镇文化园区,李封天目瓷茶文化休闲园区,当阳峪绞胎瓷、李封天目瓷、西王封红绿彩等古陶瓷复制体验馆和古陶瓷博物馆,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互动交流,为游客呈现深层次的古陶瓷文化自助体验。”
二是打造焦作古陶瓷文化旅游名片,提升焦作城市形象和文化自信。在张新顺看来,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道德精髓,代表仁爱、正义、礼仪、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我市可以深入挖掘绞胎瓷文化,将绞胎瓷这一“瓷中君子”打造成焦作古陶瓷文化旅游标徽和城市名片,通过建设绞胎瓷文化广场和城市地标,举办焦作“瓷中君子”国际陶瓷文化节,将焦作“瓷中君子”绞胎瓷文化品牌元素用于旅游宣传品、纪念品、交通工具等载体以及广泛宣传,向国内外游客展示焦作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彰显焦作的文化自信。
三是打造焦作古陶瓷文化精品专线旅游,扩大焦作全域旅游“朋友圈”。张新顺认为,可以以古陶瓷文化为切入点,将我市古陶瓷窑口与省内外著名窑口串连成线,打造焦作古陶瓷文化精品专线旅游,以开展学术交流、专题研讨为主;还可以打造焦作古陶瓷文化历史探秘寻踪游线路,增加趣味性,让游客在玩中学习知识。焦作古陶瓷文化精品专线旅游开通后,可以邀请国内外古陶瓷爱好者、收藏家、古陶瓷文化研究者选择不同的线路前来参观考察、旅游观光,享受古陶瓷文化盛宴。
“特色文化是一座城市不可复制的魅力和灵魂。焦作分布着众多古瓷窑遗址,它们就像楼兰美女,等待人们去揭开神秘的面纱。打造焦作古陶瓷文化旅游,希望能为焦作全域旅游发展添砖加瓦。”张新顺说。
搭载旅游快车,做好“旅游+古陶瓷文化”文章,真正让焦作古瓷窑遗址“活”起来,这不仅是张新顺这个普通文物工作者的朴素心愿,还饱含对焦作全域旅游发展的美好企盼。如今,他将自己结合工作实际思考的这些想法整理成了文字,并且这份资料已经放在了市旅游局领导的案头。
作为全省文物大市、非遗大市,打造古陶瓷文化旅游,助力全域旅游发展,相信我们有底气讲好焦作故事。
上一篇: 如瓷情深,何不高歌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