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网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河南陶瓷报
今天是:
查询:
全部
文章
图片
您当前位置:
河南陶玻网
>>
产区动态
>>
省内动态
>> 浏览文章
《再访中国古代名窑》当阳峪窑
2018/5/29 15:47:36
互联网
屈梦夏
浏览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再访中国古代历史名窑》系列报道之一——当阳峪窑
日前,经历了一整夜细雨的滋润,只见云雾氤氲弥漫,所有的景象都蒙上若隐若现的面纱,美丽而又神秘。恰似那一跃千年的当阳峪窑,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去不断探索它的秘密。
由《理财收藏》杂志、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南省古陶瓷研究会发起的备受业界关注的“再访中国古代历史名窑”系列活动也就是在这一天开启了首站考察之旅。作为随行记者的我倍感激动,对走入一个更加深化、细腻的当阳峪窑更是信心百倍。
X
一通石碑 一段历史
说起作为首站考察的当阳峪窑,脑海中首先涌现的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州窑系”“剔刻划花”“绞胎瓷”……独步一时的当阳峪窑瓷器以其品类之丰、制作之精、装饰之美来向世人彰示着它深厚的古陶瓷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经历了一路的颠簸,踏着泥泞,携着希冀,考察组成员首先来到当阳峪窑遗址。当阳峪窑遗址是以当阳峪窑为中心区域,包括当阳峪、艾曲、东交口、洞弯、洼村、园融寺、西岭后、蔡坡、牛庄、恩村、定和、东于村、东焦作、西焦作、店后、李封、王封、东张庄、高窑河、石碑岩、窄门、寺后、李河、许河、狼坡、上白作、狮涧、龙寺、北业、周窑等窑。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村口至今仍保留着两处窑炉断面遗迹和一座窑神碑——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是当年建窑神庙时所立。作为目前所知仅存的两通北宋窑神碑之一,当阳峪窑神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一方碑刻如同一面史册,当考察组踏上至今仍保留着刻有年号的台阶,走进这座简陋的窑神庙时,仿佛看到了当阳峪窑的文脉与灵魂。只见早已风蚀的碑文依稀可辨,分两大部分内容:其一是由“凤州团练推官知威胜军绵上县田愿”撰写的碑文,记载了当时 当阳峪制瓷业“……时惟当阳工巧,世利兹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户……”的繁荣景象,这种局面一直到宋代末年,是最为发达的时期。另一部分是江南提举程筠为百灵庙写的歌序,全诗(七言)34句,238个字。一方面表达了作者惊奇、喜悦、茫然的心境;二来盛赞了当阳峪瓷器的精美绝伦。
早在1933年,瑞典人卡尔贝克和英国人司瓦洛(当时在英商焦作福公司中任职)就发现了这处窑址,当时尚有宋代窑址400余座,当阳峪村群众也传说,当年有360家员外,家家有窑,户户烧瓷。如今那些当年被挖掘的陶瓷资料标本,已分别收藏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和剑桥大学博物馆内。1941年,日本古陶瓷学者小山富士夫,到中国旅游,在北京听到了古董界讨论有一个叫做“当阳峪”的瓷窑存在。后来他根据卡尔贝克的报告和其所见标本材料对“焦作窑”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考证,并称此窑为“修武窑”。1958年,日本长谷部乐尔先生在文章中明确描述了“修武窑”的装饰风格及技法。
关于当阳峪窑的研究,国内专家学者也陆续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求。1951年及1962年,故宫博物院曾两次派陈万里等专家到当阳峪实地调查,于1954年发表了《谈当阳峪窑》,指出:“碎片而能卖钱,我于北方,除当阳峪外,还未曾见过呢。”并认为“当阳峪窑的作品……我以为在黄河以北的宋瓷,除了曲阳之定,临汝之汝以外,没有一处足与当阳相媲美。磁州的冶子窑以及安阳的观台窑(在漳河两岸)终逊当阳一筹。”
“2003年11月至2004年6月,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对当阳峪窑遗址进行了首次较大规模的科学考古发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执行会长孙新民告诉记者。此次发掘分为三个互不相连的发掘区域,面积1000余平方米,清理作坊、过滤池、辘轳坑、窑炉、水井、沟、灰坑、窑穴、灶等各类遗址百余处。发掘的地层堆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宋代、金代和元代堆积。细白瓷、酱釉、紫釉瓷、绞胎瓷和三彩等,主要出土于宋代堆积层,金代堆积层也有出土。金代和元代堆积以粗白瓷、和白地黑花瓷为主,钧瓷主要出土于元代堆积层。
如今,虽然在陶瓷界已普遍认同“当阳峪窑”的价值所在,但对当阳峪窑的独特之处以及传承与创新等问题始终未能全面深刻地了解。
民间收藏与馆藏
为了对当阳峪瓷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考察组随后参观了当阳峪村村民周先生的当阳峪窑陶瓷家庭展览馆、焦作收藏家张汝福的当阳峪窑陶瓷标本陈列室和焦作市博物馆的《窑火神工——焦作馆藏瓷器精品展》。白釉、酱釉、黑釉、钧釉、绞胎瓷器、三彩器……碗、枕、罐、盏、瓶……一件件瓷器(片)的登台亮相,让考察组成员对民间收藏及馆藏当阳峪瓷器(片)品类的丰富性及装饰艺术的多样性叹为观止,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绞胎
黑、白等不同颜色的胎泥的相互糅合、折叠、盘卷、切刮,经拉坯或模压成型,再粘贴、镶嵌、拼接,这便是绞胎。再施以透明釉或彩色釉即入窑烧成。绞胎是我国唐代出现的一个新品种,到宋金时期广为烧造。据发掘资料显示,宋金时期绞胎瓷主要集中在北方窑址,如新密西关窑、巩义芝田窑、修武当阳峪窑、鲁山段店窑、宝丰清凉寺窑、登封曲河窑、郏县黄道窑、禹县扒村窑、太原孟家井窑、山东磁村窑等,其中以当阳峪窑绞胎水平最高。
“从博物馆陈列品及私人收藏品来看,当阳峪窑的绞胎瓷有低温绞胎和高温绞胎两种。”专家介绍道。“低温绞胎是把胚体素烧后施黄釉或者绿釉再二次烧成。高温绞胎是多以白、黑、褐等颜色瓷泥相绞而烧成。”
绞花
“绞花”稍晚于“绞胎”,是宋、金、元时期焦作当阳峪诸窑场的主要装饰手法。此次考察组所看到的馆藏品以及民间收藏品中,绞花(绞釉)陶瓷占有一定的比例,只见有的在白地上显现出深浅不同的黑色絮丝纹,局部稍有晕散,似行云流水;有的好似一幅山水画,令人回味无穷;有的变幻无穷,错综复杂的抽象纹理,给人以无限遐想。
绞花也称为绞化妆土,分为绞单色化妆土和绞双色化妆土两种。从考察的结果来看,单色化妆土主要以白色、黑色和褐色为主,其中绞白色化妆土的以枕、盘等最为常见。
剔花
剔花是当阳峪窑瓷器中最有特色的装饰方法,是宋代出现的一种装饰新工艺。它巧妙地利用白色化妆土与深色胎体之间的反差来突出纹饰,令纹饰显得更加醒目并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从此次考察的众多当阳峪剔花瓷器来看,主要有白地剔花、白地剔黑花、绿釉剔花、三彩剔花、绿釉黑剔花、黄釉剔花、酱釉剔花等类型。正如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曾这样评价一件当阳峪剔花器:“器物的全身布满了缠枝牡丹花,却不显得过于繁密,花花叶叶互相牵绕,却不显得散漫……黑白的对比处理的很适宜,黑的色泽如漆如墨,白的光彩如脂如玉,釉色有着温润晶莹之感……”真正欣赏了这么多的当阳峪窑剔花器,才知道这便是对当阳峪剔花器最恰当评价。
白地黑花
在当阳峪瓷器中,有一类用毛笔直接在化妆土上书写绘画的瓷器,便是白底黑花瓷,从此次考察过程中博物馆展示及民间收藏来看,此种装饰艺术主要运用于碗盘类的内壁以及器盖的外壁。最常见的是碗内壁绘有单圈纹,在碗心书写文字,如“香”“花”“菊”“忍”等,此外还有绘画题材,如碗心绘有折枝花卉等。
低温色釉
“将施有白色化妆土的器胚进行素烧,再施以绿釉、黄釉等二次低温烧成。”这便是低温色釉的烧造过程。在考察过程中,低温釉瓷器以绿釉为主,同时也有低温三彩器。大多数低温三彩器以绿釉为主体,同时局部添加黄釉,并巧妙地留白,好似“白彩”。与此同时“剔划”技法的运用更平添亮点。
红绿彩
据考古资料记载,目前红绿彩瓷器为金代所创已经得到公认。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西等省份都发现有出土红绿彩瓷器的窑址,其中修武当阳峪窑的红绿彩出土可见于陈万里先生的窑址调查报告《论当阳峪窑》。
纵观红绿彩的研究现状,目前对传世和出土的红绿彩瓷器从施彩工艺方法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烧成的素面白釉瓷器上,用红、绿、黄等彩料勾画中各种纹饰图案;第二种是在烧成的白底黑花瓷器上填涂彩料;第三种是在琉璃器、三彩器或者素胎胚上加彩二次烧成。
从此次考察过程中展示的红绿彩瓷器可以看出,当地以红绿线条勾出轮廓然后再填彩的红绿彩瓷器最为常见。
传承与发展
“将不同的色泥压成薄片,层层叠叠,再从其剖面切成小条,依次摆放,拼接成羽毛纹、鱼鳞纹、编织纹等,或平行或呈放射状。然后把拼接好的泥片放入模具中,轻轻按压……”这便是考察组成员在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的制作情景。一个小小的绞胎瓷,经历了如此繁琐独特的加工程序,方能成为一器一样的艺术瑰宝。
此外,考察组还参观了焦作冯先生和董先生的个人绞胎陶瓷烧制工作室,虽然其规模不及金谷轩绞胎瓷有限公司的大,但烧制出的仿古件和工艺品却十分考究。“这些仿古件个个是精品,充分展现了绞胎、绞釉的特色,看过之后对当阳峪瓷器的工艺有了新的认识。”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说。
“在参观的众多绞胎瓷中,我看到了北方与南方的结合,看到了许多细腻、创新的地方。”河南省广电厅巡视员翟宗州说。
“在传承上以宋代瓷器为基础,把人文与生活融入其中进行新品种开发,金谷轩真正做到了汲古创新。”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副秘书长赵会军感叹道。
“由于绞胎瓷的工艺复杂,它没有密度,容易开裂,不能压,容易变形,且成本特别高。所以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的绞胎瓷几乎无大器,如今经过创新发展,绞胎瓷大器更为普遍,绞胎瓷实用器也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副秘书长赵会军说。
如今焦作从事当阳峪瓷器复烧与创新事业的已经有几十家了,随着一大批陶瓷艺术文化人才的加入、政府主导力度的增强,以及人们对中华民族瑰宝——当阳峪窑的重视与保护,不久的将来,相信万人保护、万民传承、万民创新的局面必将呈现。
参与本次活动的专家及成员:河南省广电厅原巡视员翟宗州,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副秘书长赵会军,《理财收藏》杂志主编、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徐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赵文军、河南省古陶瓷鉴赏研究会秘书长陈林林、河南省传世汝窑研究所所长丁关海、河南善古修复研究所负责人宋一力、收藏家张汝福等二十余人组成。
鸣谢:焦作市文物局、焦作市博物馆、修武县文广新局、焦作当阳峪周国战古陶瓷陈列馆、冯铜山、董国宝等单位和个人。
相关阅读:
【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收藏此文
】【
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最新文章
“恋瓷集”春季旅游文化活动在中
“献礼建党百年”河南省陶协钧瓷
玉松汝瓷“连接”一带一路,两任巴
中站的骄傲——李封天目瓷
第25届“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
《迎国庆、颂巨变、感党恩》 建国
《迎国庆、颂巨变、感党恩》 建国
“江水实业”杯庆祝建国70周年宝
宝丰县“江水实业”杯庆祝建国70
关于推荐河南省陶瓷行业大工匠的
24小时排行
省内新闻
省外新闻
韩国陶瓷艺术家走进金鼎钧窑
“献礼建党百年”河南省陶协钧瓷
第25届“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
“恋瓷集”春季旅游文化活动在中
中站的骄傲——李封天目瓷
《迎国庆、颂巨变、感党恩》 建国
《迎国庆、颂巨变、感党恩》 建国
“江水实业”杯庆祝建国70周年宝
宝丰县“江水实业”杯庆祝建国70
关于推荐河南省陶瓷行业大工匠的
中原陶瓷进北京主题文化活动在京
全国女陶艺家齐聚醴陵 母亲节共话
“五月花”第二届全国女陶艺家作
诗写耐人寻味处——《陈文增与定
《陈文增与定窑复兴》出版 系首部
2019“蔚蓝海岸”中国文化节——
杭州举办原始陶瓷特展:陶瓷里见证
罕见!宋代五大名窑制品在南京齐聚
50块的衣服舍不得穿,中国老太却5
去年广东陶瓷业产值近3000亿元
图片新闻
2018年宝
江苏省陶
汝窑古镇
河南精品
中陶协专
中国汝瓷
协会动态
[推荐]
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拟定第五届理事会负责
[推荐]
关于开展全省陶玻工业文化资源调查的通知
[图文]
钧瓷大师爱心捐赠仪式在新乡陶瓷馆举行
[图文]
河南选手尽展风采 全国大赛再创佳绩
[图文]
“2022米兰设计展”河南赛区陶瓷作品征集函
[图文]
第八届中原(鹤壁)文博会圆满落幕
[图文]
2021年河南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河南省陶瓷行业
[图文]
2021年河南省陶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通知
《陶瓷产品设计师》、《陶瓷工艺师》国家职业技能
2021年全国陶瓷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会议在河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招聘
|
免责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06-2011 Powered by hntb21.org,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信息中心制作 地址:中国.郑州 惠济区金河路66号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笃行楼B座 邮编:450000 电话:0371-56672857 网站管理QQ:963245766
国家信息产业部:
豫ICP备12024823号
您是第位访客!